close

html模版昆明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 昆發〔2016〕25號 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

(2016年11月25日)

昆發〔2016〕25號

昆明是雲南省省會、國傢歷史文化名城、我國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改革開放以來,昆明在城市發展方式轉變、城市功能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品質提升等方面取得瞭一定的成效。近幾年來,隨著滇池流域人口、土地和環境矛盾的凸顯,城市規劃也存在重形式輕內涵、重編制輕執行,城市建設缺乏統籌謀劃、佈局不合理、特色不鮮明,城市管理創新不夠、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幹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和《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昆明實際,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 五位一體 總體佈局和 四個全面 戰略佈局,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堅持 五大統籌 ,牢牢把握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傢發展戰略的歷史使命,堅持量水發展、以水定城,科學確定發展的佈局、結構和規模。全面統籌人口、用地、空間、產業、生態等發展要素,彰顯昆明 濱水、歷史、文化 的特色優勢,著力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著力塑造城市特色風貌,著力提升城市環境質量,著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共同建設經濟繁榮、富有活力、人民幸福、環境優美的宜居宜人新都市。

(二)總體目標。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傢戰略,加快建設 一帶一路 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重要支點和樞紐城市。堅持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並舉、 走出去 和 引進來 並重,增強對南亞東南亞地區的經貿影響力、金融服務力、創新帶動力、人文親和力;挖掘潛力,彰顯特色,全面提升 世界春城花都、歷史文化名城、西南開放門戶、國際旅遊城市、中國健康之城 五大城市品牌,增強昆明的吸引力、影響力和美譽度。進一步調整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構建 兩核一極兩區六廊 的城市發展格局,全面提高城市承載力和輻射力,基本確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經濟貿易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的地位,加快建設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

(三)基本原則。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改善民生;更加註重優化佈局、完善功能;更加註重四化同步、統籌城鄉;更加註重集約高效、綠色低碳;更加註重傳承文化、延續文脈;更加註重制度建設、依法行政;更加註重 陽光規劃 、公眾參與,全面提升昆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質量和水平。

二、科學規劃引領城市發展

(四)依法制定城市規劃。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雲南省城鄉規劃條例》和《昆明市城鄉規劃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創新規劃理念,改進規劃方法,順應城市發展客觀規律,融入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根據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和形態功能,科學制定城市規劃。嚴守法定規劃的編制和調整程序,杜絕以非法定規劃代替或調整法定規劃強制性內容。

構建和強化以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為核心、專項規劃為重要支撐的法定規劃體系。強化城市總體規劃 一張圖、一張表、一報告、一公開、一督察 的規劃編制與管理機制。進一步強化控制性詳細規劃在規劃管理中的法定地位,昆明中心城區必須在2016年底前完成已經批復控制性詳細規劃成果入庫,其他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應加快城市建設用地范圍、特別是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所在地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工作。

按照創新理念和推進規劃體制改革的要求,加強研究性規劃的編制。強化戰略規劃的引領作用,要從謀劃50年或以更長遠的眼光,深入研究城市發展戰略,積極探索以空間發展戰略引領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實現途徑。落實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要求,在編制重大規劃時,與其他城市規劃充分銜接。對新編制或正在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須落實 多規合一 總體要求並同步完成,工作中要加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的充分銜接。強化城市設計在各層次規劃中對城市形體和空間環境的控制引導作用。有條件的區域可將城市設計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成果體系按程序報批,推進城市設計法定化。加大規劃編制市場開放力度,加快引進國內外一流機構參與規劃編制工作。

(五)全面實施城鄉統籌。按照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不斷優化 中心城市 二級城市 三級城鎮(市) 重點鎮 一般鎮 的五級配置,形成 都市帶動、品質優良、城鄉一體 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按照決策先行的原則,推進 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 編制工作,到2019年實現全市所有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 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 全覆蓋。創新村莊規劃編制機制和內容,結合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傳統村落及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等項目,進一步提升和完善村莊規劃。易地扶貧搬遷規劃要按照 一書、兩表、九圖 的技術要求強化規劃編制,提高規劃編制水平,加強規劃管理,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成為美麗宜居村寨。充分發掘各具特色的山水、人文資源,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環境優美、產業發展良好的美麗宜居鄉村。進一步優化縣域鎮村體系、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佈局,推動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向集鎮、中心村集中,服務廣大鄉村,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規劃管理部門要加大城鄉統籌力度,加強對各縣(市)區的規劃控制引導,逐步理順城鄉規劃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對鄉村規劃建設管理的監督和指導。切實落實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制度,實現農村建房規劃建設許可制度覆蓋率到2017年達到40%以上、2018年達到50%以上、2019年達到65%以上、2020年達到80%以上。

(六)深入推進產城融合。規范各類產業園區(含各級開發、度假、產業園區等)規劃建設管理制度。產業園區規劃應納入各級城市、鎮的總體規劃統一編制,與城市、鎮形成有機整體。規劃編制應遵循城市、鎮總體規劃的空間佈局,充分考慮生態和環境等制約因素,合理確定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按照 集約化、生態化、低碳化 要求科學編制規劃。產業園區規劃管理權限不得下放,已經下放的必須收回,實現統一管理。

在產業園區集中區域應完善公共服務和交通基礎設施配套功能,減輕城市運營負擔。合理增加居住及生活服務功能,打造不同類型、功能復合的新型產業功能區。在大型居住社區,適當在周邊增加產業用地,以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完善公共服務、提升環境品質,促進大型居住社區和周邊城鎮融合發展。

(七)有序開展 多規合一 。在全市范圍內有序開展 多規合一 工作,積極完成相應的 一張圖 一個平臺 和 一套協調機制 等工作。

全面協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及其他專項規劃,融合 多規 所涉及的生態保護空間、建設用地邊界等信息,實現發展目標、人口規模、建設用地規模等發展指標的統一,在 一張圖 上劃定基本生態控制線、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控制線和城鄉增長邊界控制線等,形成完整的空間規劃控制線體系。依托市政服務網絡和服務總線,將各項規劃涉及的空間信息疊加入庫,統籌管理,形成統一的空間規劃信息平臺。建立市政府統籌、多部門參與的 多規合一 協調機制,完善部門協同工作流程,制訂控制線管理規定,構建 多規合一 信息平臺動態更新和維護工作機制,實現 一張藍圖幹到底 。

在滇池流域地區率先完成 多規合一 工作,總結經驗,在其他縣區全面組織開展 多規合一 工作,規劃成果統一納入全市 多規合一 信息平臺。

(八)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按照國傢和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根據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及未來發展潛力,堅持量水發展、以水定城,進一步調整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構建功能完備、高效聯通、生態宜居的 兩核一極兩區六廊 城市格局。兩核包括老城區和呈貢新區。老城區要有序推進人口轉移、功能疏解,加快工業企業搬遷,推進城市更新改造,突出政治中心、文化交融功能,增強科技研發、金融商務、文化創意、旅遊會展、國際交流等服務功能,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呈貢新區要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優化生產生活佈局,發展新型城市社區,提升科教研發、交通樞紐、信息服務等核心功能,強化四個托管區現代產業聚集功能,有序承接主城四區人口和功能轉移,建設全省信息產業發展高地、信息產業核心區,打造現代化科教創新新城。一極為滇中新區,要提升新區產業綜合承載能力,構建特色鮮明、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成為支撐昆明、帶動全省跨越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國際化高新產業新城。城市功能拓展區要加快產業園區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為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新動力的重要承載區;城市生態涵養區要強化生態保障和水源涵養功能,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六條經濟走廊要明確開發重點,強化功能定位,構建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特色鮮明的全市協調發展格局。要認真執行國務院批復的《昆明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 2020年)》,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控制在43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430平方公裡以內。強化昆明 滇中新區融合發展,實現以產聚人、以產促城、產城融合、一體發展。加快推進呈貢新區、空港經濟區、巫傢壩、草海、滇池會展中心、東風廣場等重點片區規劃開發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品質。

(九)提升規劃科技水平。創新規劃設計的管理體制和機制,以新思想和新理念提升規劃設計水平,增強規劃設計的科學性。借助智能傳感網、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規范城市數據生產標準,拓展城市時空數據,通過手機信令、互聯網等新媒體數據,獲取人口數據和居民行為實時動態數據,構建 人、地、動態、靜態 為核心的四要素時空信息大數據,為城市模型研究提供精細、實時、全面的數據來源,拓寬城市模型研究的時空尺度,充分研究經濟發展、人口預測、用地分析、土地交通發展、規劃發展、空間發展、城市低碳等城市發展模型,構建智能化的城市信息化大數據中心和城市空間發展模型倉庫,為城市發展提供智能決策支撐。

十三五 期間,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以城市規劃管理全過程業務為著力點,加強信息技術輔助支撐規劃業務。規范數據生產和入庫標準,建立規劃知識管理、規劃審批管理、規劃一張圖、電子報批管理、規劃批後監督、規劃移動辦公、規劃管控、規劃監測與預警、規劃決策管理雲等平臺,提升城市規劃管理和公共服務效率。2020年,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全面建立城市規劃管理信息數據庫系統,提升城市規劃業務管理和科學決策水平。

(十)強化規劃實施管理。維護城市總體規劃的嚴肅性和強制性。定期對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未編制和未批復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區域,不得審批項目。定期開展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評估和維護工作。

落實規劃編制、項目審批的公開公示制度,高度重視信息公開工作,充分做到程序到位、實體合法,拓寬申訴渠道,保證群眾知情權、參與權,保障規劃編制和實施透明。在 十三五 期間,有條件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要啟動城鄉規劃展覽館(室)的選址和建設工作,也可采用多種方式保障規劃成果展示需求。要健全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基層規劃管理機構,建立村莊規劃建設專管員制度並覆蓋所有建制村,形成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委(社區)、專管員聯動管理機制。

各地應將城建檔案館庫建設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統籌管理, 十三五 期間,完成昆明市城建檔案館新館庫的選址建設工作,逐步完善各縣(市)區各級城建檔案館(室)建設工作。科學整合城鄉建設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形式多樣編研成果,建成城建檔案公共服務平臺。 十三五 期間,力爭全市城建檔案實現存量檔案數字化,增量檔案電子化,初步完成城建檔案數據庫建設。

堅持依法行政,推進綜合執法,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進一步規范城鄉規劃行政處罰裁量權,加強建設項目規劃批後監管,利用衛星圖片監測等信息化手段,對違反規劃進行審批或未經審批的臨違建設行為及時、依法查處。

三、全力塑造城市特色風貌

(十一)塑造城市整體風貌。尊重昆明山水環境特征,保護歷史文化特色,更好地塑造昆明城市特點,形成符合世界知名旅遊城市特征的城市景觀風貌。塑造從城市中心向山邊水邊、環滇池地區由北向南逐漸跌落的整體城市形態,保證山體景觀的20%可見,控制城市的建設高度,不超過高度控制圖中給出的限高要求,增強城市韻律,強化中心景觀層次性。

中心城區和呈貢新區塑造 遠山大城 的景觀風貌特色,構建城市的CBD現代都市景觀,強化與山體相協調的天際線輪廓;晉城塑造 前丘遠城 的景觀風貌特色,依托地形山包塑造古典小鎮景觀;昆陽塑造 大山小城 景觀風貌特色,依托自然山水,塑造生態小城景觀,適當構築標志性建築;海口塑造 近山小鎮 的景觀風貌特色,打造蔓延式山地小城;滇池西岸塑造 大山大綠 的景觀風貌特色,保護自然山水,限制城市開發,打造原生態景觀。

充分保留並利用城市各片區之間的綠化走廊,打造城市生態走廊和綠肺,防止城市的無序蔓延。加強城市色彩、濱水地區、夜景照明、雕塑等特色風貌要素和空間的規劃編制及研究工作,逐步構建協調統一的城市軸線、城市天際線、城市文脈、城市風格和色彩體系,從整體上塑造城市特色形象。

(十二)提高城市設計水平。城市設計是落實城鄉規劃、指導建築設計和塑造城市特色風貌的有效手段,要分層級開展城市設計。在城市整體層面,要明確城市風貌特色定位,確定城市總體空間格局、整體景觀體系、公共空間體系。在重點控制區域,要確定重點控制區和范圍,研究劃定昆明城市設計重點片區,做好重點片區城市設計工作,明確城市設計區域的空間結構、風貌特色、景觀系統、公共空間形態和佈局、建築設計指引等。適時編制《昆明市城市設計導則》,指導全市城市設計工作。中心城區外各縣(市)區可單獨或在總體規劃開展整體城市設計工作,確定城市台中商標註冊查詢發展重點地區。中心城區應依托 數字昆明 地理空間框架,充分利用三維模型及基礎地理數據,與三維輔助審批無縫對接,全面提高城市設計水平。

(十三)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落實《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4 2020)》,執行《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實施行動計劃》,強化對歷史文化、文物和遺產的保護,特別是翠湖、講武堂等片區的歷史文化保護工作,註重成片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的整體保護,傳承城市文脈;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村鎮和傳統村落保護,體現昆明歷史文化風貌和地方特色,加強昆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工作。拓展歷史名城保護內容,普查歷史文化資源,加快推進市域范圍內的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歷史村鎮、地段、建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歷史文化資源的全面普查工作。推進保護對象的法定化,搶救性保護一批村鎮、街區和建築,3年內完成一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村鎮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和第三批歷史建築的確定工作。

有序推進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保護更新和歷史建築維修工作,提升城市品質和使用功能。加快編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地段保護規劃,切實提升保護規劃編制水平;加大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管理力度,推廣昆明歷史文化名城地理信息系統運用,補充完善市、縣兩級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采集,建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動態監管系統,完善監管體系。

按照《昆明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要求,在市、縣兩級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遺產保護日常管理機構,實現保護規劃與日常管理機制的有效銜接。各級政府應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將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年度將保護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研究制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激勵機制,加大政府對遺產保護的投入,制定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政策措施。

(十四)突顯地方建築特色。尊重地形地貌,依山就勢、順風順水佈局各類建築,做到節地節材,體現山地建築特點;明確昆明 高原生態水鄉、歷史文化名城、多元地域文化、現代時尚開放 的建築特色定位,傳承幹欄建築、一顆印(合院)等地方建築風格,充分利用地方建築符號,從建築佈局、材料、色彩等方面對各控制片區內的新建和改建建築進行控制引導。建築體量應考慮城市規劃對通風、視線、景觀的要求,盡量降低建築對城市環境的壓迫感;建築界面應完整統一,尊重城市規劃對城市界面的要求,建築第五立面應結合地方建築特色,體現空間層次感;提倡使用土黃、棕黃、赭紅等主色調,體現昆明地方傳統文化和地景。將建築特色導引體系運用於指導城市更新和新區建設的城市設計、建築設計和規劃建設審批管理工作中,突顯昆明地方建築特色,全面提升城市魅力。全面開放建築市場,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建築師,實現地方建築特色與新理念新工藝相結合,全面突顯地方建築特色。

四、有序提升城市建築水平

(十五)強化建築設計管理。加強建築設計管理,回歸建築基本屬性,突出建築使用功能和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加強公共建築和高層建築設計管理,優化提升建築設計標準,強化設計責任追究,嚴把建築設計審批關,加強初步設計審查和施工圖審查管理。加強建築設計招投標管理,規范決策行為。進一步培育和規范建築設計市場,依法嚴格實施市場準入和清出。繼續推動勘察設計企業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健全質量責任追究機制,落實勘察、設計項目負責人終身責任。利用信息化手段,到2016年底,昆明市全面實行數字化在線施工圖審查並進行推廣培訓,實現監管信息的實時傳輸和利用,使用 互聯網+ 的模式創新工程質量監督檢查,采取勘察設計文件在線備案,全程監督,隨機抽查方式,全面掌握勘察設計單位、人員和項目質量情況,加強對勘察、設計過程的監管,加強問題整改情況跟蹤。

(十六)規范建築市場秩序。推行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行業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以淡化工程建設企業資質,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為改革方向,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加強資質動態監管,強化市場準入清出機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督管理,培育出有市場實力、競爭力的企業,發揮市場監管作用,規范建築市場秩序。依托雲南省建築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平臺,爭取至2020年實現昆明市建築市場 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 的信息化監管目標。

(十七)加強建築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執法檢查,落實參建各方安全生產責任,確保我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按照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工作要求,建立加強工程質量管理的長效機制,落實參建責任主體質量終身責任制,通過工程質量的提升促進建築產品的安全使用。開展建設工程文明施工專項整治工作,實行全市建設工程文明施工動態排名及差別化管理,並建立長效機制,通過加強文明施工管理、改善施工現場作業環境,確保參建人員的健康、安全。建立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標準化創建機制及與企業的市場準入聯動等差別化管理制度,營造創優爭先的工作氛圍,推動我市建設工程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持續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昆明市建築工程遠程視頻監控管理信息平臺系統的推廣使用及功能完善,對在建項目實時監控,努力實現對工程建設全過程監管,切實提升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監管水平。

(十八)推廣新型建造方式。促進我市建築業轉型升級,轉變建築業生產方式,推廣綠色施工模式,全面提高建築工程的質量、效益和施工效率,實現建築業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到2020年,在全市基本形成適應建築產業現代化的市場機制和發展環境,在房屋、市政工程等建設中積極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力爭使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探索建築設計標準化、構件部品生產工廠化、建造施工裝配化和生產經營管理信息化,鼓勵建築企業實施裝配式施工,減少建築垃圾和揚塵污染,縮短建築工期,提升工程質量和安全水平。至2020年,全市預拌混凝土產能力爭達到國傢綠色生產標準,實現全域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支持建設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加快發展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和現代組合式建築。加大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預制構件、新型墻體材料的應用范圍,完善本地化技術、研發、應用體系。 十三五 期間,力爭新建公共建築選用鋼結構建築達15%以上。加大對高烈度地區推廣裝配式建築的財政支持,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裝配式建築設計導則,完善裝配式建築設計、施工和驗收規范。加大政策支持和調控力度,強化新型建築材料在裝配式建造中的應用。

五、深入推進綠色城市建設

(十九)高效利用地下空間。建立地下空間資源的普查制度和匯交制度, 十三五 期間完成中心城區城市地下空間普查工作;繼續推進地下管線動態更新,逐步實現我市地下管線信息管理全覆蓋。逐步建立和完善地下空間規劃體系,制定地下空間審批的技術要求,科學編制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協調地下空間規劃與相關規劃的關系,深化完善城市重點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涉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內容;鼓勵重點地區開展地上地下一體化城市設計,並將主要控制指標要求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

推進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與城市發展戰略相協調,以地下空間規劃為基礎,以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為紐帶,推進豎向分層立體綜合開發和橫向相關空間互聯互通開發,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綜合效益顯著的地下空間系統,全面提升我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結合《昆明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制定五年項目滾動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統籌安排好各類管線在地下綜合管廊的空間位置。以金馬路、春雨路等區域為試點,積極、穩妥、有序推進昆明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合理確定地下空間建設用地土地出讓金,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中心城區地下停車場等公共設施建設運營;制定鼓勵地下空間互連互通的相關政策,鼓勵開發商提供地下商業空間和地下公共交通設施、出入口等,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質量和水平。健全昆明市地下管廊有償使用制度價格體系,推動地下綜合管廊市場化運作。到2020年,我市建成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達100公裡以上。

建立健全地下空間規劃管理有關制度,推進落實地下管線管理條例,實施城市地下空間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相關部門之間的協同管理機制,全面提高地下空間規劃管理水平。

(二十)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轉變城市建設理念,以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為核心,按照海綿城市建設 滲、滯、蓄、凈、用、排 的功能要求,結合昆明城市雨水綜合利用現狀和基礎,通過工程與生態措施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對城市雨水徑流的積存、滲透和凈化能力,通過源頭削減、過程蓄滯和末端治理進行徑流控制,減少城市面源入湖污染負荷,有效減輕城市洪澇災害和排水壓力,改善和修復滇池流域水生態環境,逐步恢復和重建自然水循環系統。編制《昆明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和《昆明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三年)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昆明海綿城市建設和試點工作。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力爭納入國傢2017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以盤龍江西路、西北繞城高速、穿金路、北二環為界的北部片區以及以碧雞路、南二環、滇池路、滇池草海高速下穿為界的草海片區作為試點區域,啟動試點區域建設的同時,其他縣區要啟動各自的先行示范區建設,按照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標準要求,城市面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標準要求,城市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流域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二十一)全面推廣綠色建築。綠色建築推廣以政府投資項目、保障性住房和大型公共建築等民用建築為重點,開展低能耗建築和綠色建築示范建設工作,探索適宜昆明市的技術路線,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推動我市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工作。認真執行綠色建築推廣政策,將綠色建築標準要求納入城市規劃管理、初步設計和建築施工圖審查等基本建設程序,加強監督管理。到2020年全市新建民用建築中綠色建築所占比例達100%。

(二十二)實施城市節能工程。鼓勵節能技術及節能減排材料的應用,抓好新建建築節能管理工作,加強民用建築工程項目建築節能分部工程和綠色建築專項驗收監管力度,建立建築節能專項設計審查、節能工程施工質量監督、建築節能專項驗收、建築能效測評標識和建築節能信息公示等制度體系,實現從設計、施工圖審查、施工、竣工驗收備案到銷售和使用的全過程監管機制,切實落實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標準。

六、切實完善城市公共服務

(二十三)大力推進 五網 建設。 十三五 期間,昆明市將全面推進路網、航空網、能源網、水網、互聯網五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一是配合推進全省 八出省、五出境 的鐵路網中昆明境內段的建設,構築以 鐵路幹線+城際鐵路+都市快線 為主,層次分明、功能完善的鐵路交通網絡,全面建成軌道交通1 6號線,啟動7、8、9號線及安寧線、嵩明線工程建設,主城區軌道交通網絡結構基本形成;加快構建 198556 高速公路主骨架網和幹線公路網,繼續完善昆明連接內地的大通道,重點建設國傢高速公路網昆明境內未建路段的繞城、過境公路、互通立交系統,實現與周邊城市群和省際間快速高效的互聯互通;加快城市擁堵路段改造提升,強化城市道路系統內外部路網銜接,重點建設快速出城通道、高架聯絡線、互通立交等具有疏導作用的項目;加快客貨運站場的建設和智能交通平臺搭建,完善各種交通方式的融合和銜接,打造快速、便捷、高效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二是加快長水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完善航空網絡佈局,啟動通用機場建設,將昆明市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國際航空集散中心。三是合理發展和提高火電和水電項目供電保障能力,有序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的開發和利用;逐步優化改造現有高壓配電網,加強電網智能化管理,提高運行管理水平;依托中緬油氣管道,逐步完善成品油管網,多渠道培育天然氣利用市場;全面推進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的使用,合理佈局充電站和加氣站,構建智能、高效、可靠、綠色覆蓋城鄉的能源保障體系。四是加快推進滇中引水及配套工程、重點水源和灌區工程建設,緩解用水需求矛盾,統籌規劃和改造城區排水管網,加快抗旱救災應急水源建設,提高防范旱澇災害的能力;完善城鄉供水水源和管網建設,確保城鄉用水安全;以滇池流域為主,完善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全面加快推進三峽庫區及其上遊流域和珠江流域昆明境內段水污染防治,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構建符合昆明實際的安全高效的水資源保障體系。五是加快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整合,提高互聯網協同發展和有效應用水平,提升互聯網服務能力和質量,構建集約共享、網絡智能、協同服務的 互聯網+ 新昆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備、互聯互通、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五大基礎設施網絡。

(二十四)完善城市交通體系。按 窄馬路、密路網 的佈局要求優化城市路網結構,中心城區及高強度開發區域路網密度不應低於5.0公裡/平方公裡。新建地區推行街區制,對居住、商業辦公用地嚴格控制街區尺度,提高交通承載力並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間尺度;已建地區因地制宜逐步推進路網加密改造。統籌協調主城、新區的道路建設,突出主城與呈貢、滇中核心區等組團之間的快速通道銜接,強化幹路網絡向外拓展。強化路權管理,充分保障公交、自行車和步行綠色交通方式的路權;提升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品質,創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完整街道。結合江河湖山資源,圍繞公園、綠地、林蔭道路和旅遊景點,構建昆明綠道網,近期加快環滇池和盤龍江等綠道建設。優化城市交通管理,針對實際定期評估並開展交通整治與交通組織調整。

合理配置停車資源,優化和引導小汽車停車需求。鼓勵社會、單位及個人投資建設停車設施,鼓勵應用立體停車技術;新建項目嚴格落實配建指標,老舊小區因地制宜深入挖潛,引導具備條件的單位開展錯時停車和資源共享,采用限時停車等靈活的管理措施,緩解矛盾突出區域的停車問題;采取與軌道站點上蓋物業統一建設的模式,設置P+R(停車換乘)停車場;繼續深化價格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市場導向為主、政府指導為補充的停車價格機制。

(二十五)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為導向(TOD)的城市佈局模式,面向都市圈發展,通過 強軸、加密 調整軌道網絡規劃,開展軌道建設規劃修編工作,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協調站點周邊用地開發,全方位、多層次地培育軌道客流;以創建國傢 公交都市 試點示范城市為契機,以骨幹客流走廊和組團聯系通道為重點,加快公交專用道的網絡化建設;提升公交專用道建設標準,改善公交運行環境;加快公交服務模式創新,進一步豐富定制公交、專線公交、城鄉公交等多樣化公交服務;高標準實現長水機場、昆明南站等樞紐與軌道交通、公共交通的零換乘,繼續完善城市公交換乘樞紐和接駁站的規劃建設工作,全面促進各種交通方式的一體化銜接;積極推進大數據交通信息決策平臺,利用大數據優化公交線網佈局,以客流需求為導向,軌道網絡為基礎,全面優化整合地面公交線路,加強城市軌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多種方式網絡的融合銜接,提升公交換乘便利性;到2020年,中心城區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60%以上。

(二十六)推進城市更新改造。落實中央、省、市相關規定,將城市更新改造與加快棚戶區改造緊密結合起來,積極穩妥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工作,按照疏密結合的原則,嚴格控制城市中心區的開發強度。二環內城中村改造項目,除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外,主要以微改造為主,原則上不再新批準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改造項目。系統改善社區人居環境,開展老舊社區改造,打造宜居宜業宜行宜遊都市。合理劃定城市更新改造單元,科學確定改造類型。按照統籌安排、積極推進、確保成功的原則,轄區政府應當編制轄區城市更新改造 十三五 行動計劃。對現狀條件好、可通過綜合整治達到改造效果的城中村、舊城區,通過健全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務、加強環境整治、挖掘文化內涵等,采取微改造的方式進行更新改造;對城郊與生態保護區內的舊村以保護整治、生態文明村建設、泥磚房改造為主;舊廠區改造要以利用老廠房發展文化現代服務業為主,對具備改造條件的主城區工業企業,在完成企業改制、國有資產處置、職工安置等工作後,按照《昆明市城市更新改造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辦法的要求,結合控制性詳細規劃,穩妥實施更新改造。

采取以購代建等方式籌措房源,妥善安置被拆遷居民,縮短回遷安置周期,降低商品房庫存壓力,降低空置率,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鼓勵被拆遷戶選擇貨幣化安置,力爭貨幣化安置比例達到50%。已啟動拆遷、未實現安置的城中村項目,2019年完成安置。納入改造計劃的城中村,要因地制宜、結合項目實際,采取拆除重建、綜合整治、功能改變等多種模式,到2020年基本完成改造。

全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完善 政府購買服務 以購代建 貨幣化安置 等支撐制度文件,推動棚戶區改造對象多樣化安置,減輕政府安置住房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壓力,銜接棚戶區改造與房地產市場,推動棚戶區改造和房地產市場同步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註重實效推進棚戶區改造, 十三五 期間改造城市棚戶區7萬餘套,至2020年,住房保障率達到29.2%,進一步提升群眾居住條件,兼顧完善城市功能、優化城市環境。

(二十七)健全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佈局規劃建設,加快呈貢新區和滇中新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推動主城核心區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向外圍佈局,促進人口合理分佈和有序流動。 十三五 期間建設與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體育、文化等公共設施。積極應對全面兩孩政策、婦幼保健等公共服務資源供給,強化婦幼、兒科等專科醫院建設。構建與健康需求相適應的醫療服務體系,由目前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27張提升至2020年8.5張,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使全體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大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設施改擴建和新建力度,至2020年實現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占比達到85%以上,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9%以上,形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的教育公共服務發展格局。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推進老年人住所及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適老性設計、建設與無障礙改造,進一步改善老年人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把老齡事業推向全面發展的新階段。開展宗教活動場所佈局專項規劃,合理佈置宗教活動場所,滿足信教群眾需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繼續推動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科技館在免費向全社會開放的基礎上實現服務質量提檔升級,積極創建國傢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充分發揮昆明在雲南省文化建設中排頭兵的作用。各地應將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年度計劃,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二十八)切實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城市防災減災能力,完善生命線系統、市政公用設施的防災設置。加快推進備用水源建設,建立區域供水調度系統,保證供水安全。加強排水管網及防澇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加快燃氣管網及設施建設,保障城市供氣用氣安全。繼續加大電網投資建設力度,完善電網結構,提高供電保障率。拓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地震小區劃、抗震設防參數等防震減災公共服務,服務於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加強城市防災避難場所建設,增強抵禦自然災害、處置突發事件和危機管理能力。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澇、消防、交通、應對地質災害等應急指揮體系和處置機制,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加強城市防災避難場所建設和各類應急物資儲備,強化綜合演練,提高抵禦自然災害、處置突發事件和危機管理能力。建立專業化、職業化的應急救援隊伍,提升城市安全應急處置水平。建設安全生產全民教育體驗中心,提升全民安全生產意識和技能。

七、持續改善城市人台中商標申請代辦居環境

(二十九)持續推進以滇池為重點的水環境治理。以提高水環境質量為核心,以 區域統籌、鞏固完善、提升增效、創新機制 為方針,堅持 科學治污、精準治污、高效治污、高標準治污 原則,不斷提速滇池保護治理步伐,把滇池保護治理納入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納入到城市建設及管理中、納入到全民參與中,以目標、問題、可行性作為導向,以滇池治理倒逼社會管理工作方式,努力實現滇池保護治理和全市經濟社會協同發展。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堅持以水定城、量水發展,優化空間佈局,調控流域內產業規模和開發強度,貫徹落實《雲南省滇池保護條例》,施行《滇池分級保護范圍劃定方案》,嚴格執行對滇池一、二、三級保護區的各項保護控制要求;完善污染物控制體系,削減污染負荷存量與增量;理順健康水循環體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與保護,恢復流域生態功能;完善制度,推進精細化管理,提升監管能力;加強科技攻關與成果應用,為滇池保護治理提供科技支撐;廣泛動員全民參與,營造滇池保護治理良好社會氛圍。到2020年,努力實現滇池外海水質穩定達到IV類,草海穩定達到V類,主要入湖河流穩定達到V類以上,7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的目標,確保滇池湖體富營養水平明顯降低,藍藻水華明顯減輕,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構建人與城市、城市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傢園。

做好三峽庫區及上遊流域、珠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大力推進東川區、祿勸縣、富民縣、嵩明縣、尋甸縣集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及其配套管網建設。加強飲用水源保護,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全面推進松華壩、雲龍水庫、清水海等水源涵養區、源頭區的環境整治,加強污水及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加大周邊綠地及植被的建設力度,建設飲用水源的綠色生態屏障。

(三十)修復城市自然生態。落實主體功能區劃和城市總體規劃中有關禁建區、限建區和適建區具體管制措施。整合山體、河流、湖泊、濕地、森林等生態要素,遏制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明確區域生態功能,構建 三屏兩區一帶 的生態安全保障格局,營造良好的綠色生態環境。加大對三臺山、拱王山、梁王山生態屏障的天然植被和山體保護力度,提高森林覆蓋率,強調生物多樣性保護,註重生態系統修復,發揮北部天然生態屏障功能;嚴格控制好滇池周邊生產、生活污水排入,開展水環境治理工程,保護滇池高原湖泊生態功能區,註重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做好石漠化治理、封山育林育草等工作,保護昆明東南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態功能區;註重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積極推進退耕還林、還灌、還草等工作,修復生態脆弱的金沙江幹熱河谷地帶。

加強物種多樣性保護,依托各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建立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域。對滇池流域、城鎮和主要交通沿線面山 五采區 的植被修復和石漠化綜合治理。推進25度以上陡坡地、特殊生態脆弱地區的坡耕地修復。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封山育林育草,切實做好水土保持,實施生態治理和植被恢復,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加強高原濕地的保護和恢復,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的自然生態特性和基本功能,加快環滇池生態濕地系統的建設,加大晉寧南滇池國傢濕地公園的建設力度,確保2020年通過國傢驗收掛牌。加強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生態災害防控體系建設,保障生態系統安全。

(三十一)建設生態園林城市。鞏固建設 國傢園林城市 國傢森林城市 成果,貫徹 生態立市 理念,抓好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註重城市景觀規劃設計,完善中心城綠地系統結構,強化生態景觀廊道建設,擴大綠化空間,公園綠地均勻分佈,滿足服務半徑要求;以昆明市綠地系統規劃為依據,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實施精細化園林綠化管養長效機制體制,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品質,打造山水相連、花團錦簇的世界花都。到2020年,實現中心城區綠地率達到40%,綠化覆蓋率達到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5平方米。

積極推進環滇池生態濕地公園建設,打造生態體驗公共空間;加強城市郊野森林公園、城市生態隔離帶、濱河綠化景觀等綠化空間建設,繼續推進公益林和天然林的保護,加大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加快城鄉綠化建設,提升森林質量和生態服務功能,實現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2%以上,森林蓄積量7600萬立方米,林木綠化率達到60%以上。

(三十二)加強垃圾綜合管理。編制環衛設施佈局專項規劃,加快推進城市垃圾處置設施、垃圾轉運站、環衛專用車輛停車場。加大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以小區為單元,推動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到2020年主城建成區居民小區和單位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90%。深入開展 城鄉清潔工程 ,推進農村垃圾處理,提高農村地區清掃保潔的專業作業覆蓋率,采取 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 組收集、村(鎮)轉運、鎮(片區)處理 源頭減量、就近就地處理 等多種處理模式,確保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實現到2020年,全市95%以上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以焚燒、衛生填埋、資源化利用並存的方式,優化、提升生活垃圾處理及再利用,加強重金屬和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化學品等環境風險防范與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到2020年實現全市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和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均達100%,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以上。

八、深化城市管理執法改革

(三十三)改革城市管理體制。明確市、縣兩級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主管部門為同級人民政府城市管理主管部門,厘清市、縣兩級主管部門職責。以城市管理委員會為平臺,定期召開會議,統一指揮、調配城市管理資源,協調處理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和突出問題。推進市、縣兩級城市管理領域大部門制改革,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環境、園林綠化、城市管理執法等城市管理相關職能,整合歸並本級城市管理執法隊伍,實現管理和執法一體化,到2017年底實現市、縣兩級政府城市管理領域的機構綜合設置。盡快完善城市管理執法配套法規和規章,實現深化改革與法治保障有機統一,發揮立法對改革的引領和規范作用。研究制定全市城市管理執法管理規范,改進執法方式,嚴格履行執法程序。推進綜合執法,體現以人為本,重點在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執法頻率高、多頭執法擾民問題突出、專業技術要求適宜,與城市管理密切相關且需要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領域推進綜合執法。下移執法重心,執法力量向基層傾斜,向鄉鎮(街道)派駐執法機構,推動執法事項屬地化管理。嚴厲查處違法建設行為,對違法建設進行全面調查,制定整治拆除計劃,實現 杜絕增量、減少存量、逐步推進、長效控制、永無違建 的目標。

(三十四)創新城市治理方式。發揮市場作用,吸引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參與城市管理。推進網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委(社區)管理網絡,將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事項納入網格化管理;各級網格之間有機銜接,把工作觸角延伸到網格,確保管理服務職能覆蓋到網格的各個角落。綜合考慮公共秩序管理和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合理安排各類公共設施和空間佈局,暢通公眾有序參與城市治理的渠道,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違法違規行為。加強信息公開,在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政務公開這一公開形式的基礎上,按照便利、實用、有效的原則,創新信息公開的新載體、新形式,使信息公開靈活多樣。

(三十五)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推進城市管理服務精細化、標準化、市場化、信息化和網格化。堅持管理規范發展,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建立 權責一致、責任明晰、科學高效 的市、區、街道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把城市管理納入法治軌道。積極探索城市管理公眾參與機制,開展城市管理志願活動。要推進城市管理現代化,加強 數字城管 建設和功能整合,建設綜合性城市管理數據庫,形成 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字創新 的城市管理新方式。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促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服務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務水平。加強出租房屋管理,提升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水平。建立市容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促進城市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加強城市安全監管,構建專業化、職業化的救災救援隊伍,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三十六)完善社區綜合治理。發揮社區作用,以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帶動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社區台灣註冊商標社會組織建設,增強基層組織的服務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以社區、單位為基礎,依據地域特點、區域屬性等要素,結合社區專職工作者配備情況,明確責任主體、管理主體、執法主體和監督主體,建立責任到人、縱橫有致、無縫聯接的社區網格化管理閉環系統。落實社區服務綜合中心設施的規劃建設,增強社區的綜合服務和社會治理功能。

(三十七)推進智慧城市管理。發揮信息化在城市管理中的支撐作用,促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時空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服務的融合。聚焦發展、規劃、國土、環保等重點領域,以數字昆明基礎數據庫、影像數據庫、地名地址數據庫、真三維模型數據庫、城建檔案數據庫為基礎,以 多規合一 信息平臺、數字昆明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為切入點,以促進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為重點,推進城市管理相關數據資源的內部共享和對外開放,建立基於數據共享的協同化決策和管理機制,提升市場化的數據開發利用水平。落實城市規劃測繪基礎工作,保障數字昆明框架數據的持續更新,力爭2017年啟動智慧昆明時空信息雲平臺建設工作,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效率。將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城市規劃管理緊密結合,建立移動辦公平臺,創新規劃管理工作模式,推動便捷規劃管理。

九、全面完善實施保障措施

(三十八)加強組織領導。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強對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根據城市發展的目標、任務,研究決策城鄉規劃建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研究確定城市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涉及全局的重大問題。進一步加強市級城鄉規劃管理隊伍建設,建立有效的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健全領導班子,積極應對新形勢下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的要求與挑戰。各地應成立城鄉規劃委員會,強化本地城鄉規劃建設重大問題和重大項目的集體決策。

建立健全縣、鄉兩級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實現定崗定員。加強縣區級規劃管理部門機構人員隊伍建設,充實部門管理人員,強化對縣區級規劃管理部門人員的專業技能、相關知識水平的提升,應對新形勢下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的要求與挑戰。強化市級規劃部門在管理和技術服務方面對縣區級規劃管理部門的指導幫助。積極探索城鄉規劃管理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合一,強化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銜接。

(三十九)推進法制建設。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立法工作,強化部門聯動,形成覆蓋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的法律法規體系。突出 綠色主體 的規劃立法和城市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完善生態控制線管控、綠色建築、城市更新、名城保護等重點領域的法規政策制定。加快地下空間規劃管理立法工作,適時啟動《昆明市城鄉規劃條例》修訂。

建立城市規劃管理法律法規定期評估清理機制,持續提升法規政策的科學性和時效性。嚴格執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行政決策法定程序,落實公眾參與、專傢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決策機制,堅決遏制領導幹部隨意幹預城市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的現象。加強司法銜接,建立城鄉管理部門與司法部門信息共享、協作管理信息的機制;司法機關要強化對城鄉管理部門的法律指導和法律協助,暢通城鄉管理執法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渠道,依法懲處違法規劃建設管理行為,強化法律責任追究,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完善市政府對各地城鄉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的巡查制度,重點督察下位規劃是否落實上位規劃的強制性內容以及各類違法建設的查處。

(四十)加大經費投入。統籌優化政府財政支出結構和投資結構,逐步增加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經費,實現與城市發展速度和規模相適應。統籌安排資金,加大各級財政對城鄉規劃編制經費的安排,將規劃編制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做到編制經費應保盡保。推廣由政府集中財力建設公益性民生項目和市政設施,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城市更新等市場化項目的模式。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建立項目可結合中長期財政規劃統籌安排PPP項目所需財政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

(四十一)強化培訓交流。建立健全分級培訓制度,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參加學術會議、赴外地城市考察等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培育一批專傢型的城市管理幹部,全面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原則上各級規劃部門相關專業人員每人每年至少需參加一次培訓。各級黨校要將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課程作為黨校學習的重要內容。發揮省內外城鄉規劃行業協會、學會、研究會等社會組織和有關科研機構的專業技術和人才優勢,研究制定昆明市城鄉規劃智庫建設管理辦法,為全市城鄉規劃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推動城鄉規劃專業技術人員在全市范圍內的交流,支持規劃技術部門與管理部門進行人員交流。強化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監督考核,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定期通報考核結果,並作為縣(市)區、鄉鎮(街鎮)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

標簽: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su588m2k3 的頭像
    ysu588m2k3

    暈暈的採購名單

    ysu588m2k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